掉入“手机贷”圈套:4个多月租20多部手机,男人欠下10万元

liukang20244个月前精品吃瓜1209
就像滚雪球相同,张铭(化名)以租手机套现的方法来处理他缺钱的当务之急,却不料越陷越深,负债越背越重。
张铭“租”的榜首部手机总费用5454.76元,中介垫支首付款后,他需分12期还款,但拿到手机后他只能以2500元的价格卖给中介,中介扣除垫支的500首脑付款后,实践套现到手仅2000元。
经过这种“租借手机、转售套现”的方法,他用租来的第三部手机套现来的钱,归还前两部手机的分期款,而后又租了第四部、第五部……在4个多月接连租下20多部手机后,欠下10余万元。
张铭遭受的是网络高利贷。跟此前媒体发表的“手机回租贷”相似,虽然换上了“租手机”的马甲,但渠道以他所“租”手机的价格为准,让他分期还款后发货,拿到手机的他又依据中介的指定把手机寄到指定的地址给对方收回,其间两边环绕手机生意和收回来约好了租借期限、还款日期、回购价格等,意图都是套现放款。早在2018年5月底,互金整治办就为此发函,收拾收拾“手机回租”等变相现金贷问题。
这种新式的“手机贷”并不鲜见于媒体报导。据央视新闻报导,一些现金贷公司,将手机变成拓宽事务的新前言,以“租借手机、转售套现”方法变相发放告贷,声称“零典当”“低月租”的“手机贷”。
在无法还款时,这些渠道或中介不断向张铭施压,催他赶快还款。与此一起,仍然有不少中介源源不断地加他的微信,给他介绍租机渠道,持续引荐“租手机套现”。
“不知不觉滚进去了。”发现欠下这些债款后,张铭才幡然醒悟。近来,他向汹涌大众互动渠道“服务湃”(https://tousu.thepaper.cn)反映了他此前租手机套现的阅历,以警示更多人,防止上当受骗。
中介人员向张铭介绍“租机变现“。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供给
五千多元租手机,实践到手两千元
2023年,28岁的张铭被查出患上了淋巴瘤。在经过数月医治后,他于同年年末逐步康复,尔后坚持定时复诊。虽然身体已无大碍,但为医治花光了家里的一切金钱。
经济压力之下,日子困顿,张铭起先在网贷渠道贷了几千元来保持日子。
2024年6月,微信上忽然有人加张铭为老友。对方自称是租借手机渠道的中介人员,可以为他引荐渠道,经过“租借手机、转售套现”的方法处理他的“缺钱之急”,并且对方还称,即便张铭没钱付出首付款也不要紧,中介能够先为他垫支首付款。
张铭介绍,依照中介人员的说法,他先在租机渠道下单,中介为他垫支首付,在他收到手机后,把手机寄到指定的地址,到货后,中介会把收回手机的钱转给他。
他回想,前述中介人员引荐他在付出宝里查找“人人租”的小程序。汹涌新闻记者注意到,“人人租”小程序的介绍为“全品类一站式免押租借渠道”,有“租手机”“租电脑”“租二手手机”“租相机”等选项。
对方告知他,“下单成功后,渠道审阅,审阅经往后客服会叫你交首付,交完首付渠道就发货,然后你签收完,我组织收回就能够回款了,当场收回当场回款......首付能够垫支”。
张铭租的全新荣耀100Pro,分12期还款。
张铭称,在中介人员的引导下,他在该小程序上请求租借一款“全新荣耀100Pro月影白16GB+1TB”的手机。在下单时,该中介人员给他转了500元作为首付款,以便他顺畅下单。他供给的租借订单显现,该手机的总费用为5454.76元,租期为2024年6月26日至2025年6月25日,每月25日还款454.56元。
两边约好,在张铭收到手机后,以2500元的价格卖给中介,完结“转售套现”。扣除此前中介垫支的500首脑付款,张铭实践收到2000元。
对他而言,租下这部手机,实践到他手里的只要2000元,但需求在前述渠道上分12期还款5454.76元。
到手的少,担负的多
这次租手机到手的2000多元,暂时缓解了张铭的经济压力。
次月,他想租来一部手机自己运用。7月8日,他在“机汤”渠道上,以12924元的价格,租下一部华为手机,分12期还款,每月需还1077元。
租了这第两部手机后,月薪仅2000多元的他发现,自己已无力归还这两部手机的分期款,他又再次堕入了缺钱的窘境中。
所以,在中介人员的引导下,他又在潮多多渠道上,租下了第三部手机,“转售套现”后实践到手3500元,他用第三部手机套现的钱,归还前两部手机的分期款。
中介人员发的租机介绍显现,”只需1元即可租机“。
就这样为了归还前期的租金,张铭接连不断地租机。他供给给记者的租机信息显现,从6月到10月底,短短4个多月,他在人人租、及时租、潮多多等多个渠道上总共租了20多部手机,欠下了十余万元债款。由于无力还款,部分金钱已处于逾期状况,在收拾账单后,他现已不知道该怎样办了。
张铭卷进“手机贷”并非个例。
据央视新闻此前报导,上海市民姜女士向上海静安警方报警,称其2023年年末因急需用钱,经过“告贷中介”的吴某在多个App上以“租借手机、转售套现”的方法获得资金。吴某许诺的“无典当、不看征信、快速放款”招引了姜女士,她经过对方供给的二维码下载安装了“芒果商城”App,将个人信息供给给客服后,在线上签定了“分期租借协议”,约好以租借一部价值9000元手机再典当的方法获得告贷,其间姜女士需求分期付出合计18000元租金,每周还款一次,3个月内还清,还款完毕后获得手机一切权。
在收到首期租金后,渠道直接将姜女士租借的手机送往指定商户收回,价值9000元的新手机经过评价后收回价格被定为8700元,扣除吴某垫支的首期租金1500元和所谓“中介费”900元后,姜女士仅收到6300元。就这样,她先后从十余个相似“租机渠道”上租得手机并套现14万余元,但3个月内需求归还的“租金”却已高达42万余元。
央视新闻报导称,“芒果商城”App由戴某担任运营渠道、与客户线上签定租机协议并收购、租借手机,吴某等中介人员则担任寻觅、引荐客户并辅导客户将手机套现,完结手机在“渠道—承租人—商场”之间的流通,终究完结变相放贷行为。其间产生的手机价值2倍的高额租金以及收回差价、中介费用等均由承租人承当,年化利率超越400%。到案发,“芒果商城”已与近百人签定租机协议,涉案金额近160万元。
《新快报》在2024年3月报导过这类“租机套现”的圈套。胡女士创业后,面对资金短缺问题。在多方告贷未果后,有告贷中介自动联络上她,随后,中介又开端大力推销所谓“私家告贷”和“租机套现”计划。中介让她下载十几个租机渠道,包含熊猫租机、闪租、趣租商城等,这些App均未在苹果或安卓的运用商铺上架,仅能从网页下载。终究,她在租机渠道“购买”了一部iPhone15系列的手机,付出给租机渠道的价格是18200元,这部手机的商场价格在9000元左右,而中介评价后给胡女士的“收回”价约5000元。也就是说,胡女士花了18200元仅套现了约5000元,中心差价高达13200元左右。
“我觉得到手的钱太少,想撤销订单,但合同已生成,手机也不在我手中,加上最早没算清楚利息竟然这么高,就只能硬着头皮承当下来。”胡女士说。
不正常还款或遭“软暴力”强逼
虽然张铭由于无力归还租机的金钱,每月会收到不同渠道的催款信息,但仍有多名中介人员还在源源不断地加他的微信,向他推介租机信息。
现在仍有多名中介人员加张铭的微信,介绍租机信息。
例如:“大数据和征信欠好,渠道请求过多,告贷下不来首选租机产品,100%经过;芝麻分满600分即可处理;产品处理简略方便:3分钟下单,首月只需1元即可租机,隔日回款,单笔到账5700+元,可做1-20台,轻松搞定10W”。这些网络信息像牛皮癣广告相同,整天“轰炸”着他。
与此一起,渠道催款的信息更让他挂心。他供给的聊天记录显现,有多名中介人员催他还款时放“狠话”称,“我这边最多等你到下午六点前”“你一直在违约,再不处理就联络你其他人(亲人)了”“法务会联络你亲人,等着吧”。张铭忧虑,假如无法正常还款,这些渠道会打扰自己的家人和朋友。
张铭无法如期还款后,对方称要去法院“强制执行”。
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公安分局经侦支队金融违法侦办队队长张晨晖承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表明,在告贷人下载手机App的过程中,App会读取一切通讯录联络人的信息。一起,渠道客服会以查询个人信用为由,要求告贷人供给家庭住址、作业单位、社保信息等;渠道还会暗自获取告贷人的其他信息。这些衬托悉数完结后,一旦告贷人无法如期正常还款,渠道就会以各种“软暴力”方法对告贷人进行强逼,这些手法包含:到单位找告贷人领导阐明状况、轮流电话联络告贷人通讯录人员等。
上海警方在侦破姜女士的案子过程中发现,还有其他多个相似的租机贷渠道,这些渠道之间往往会同享“客户”,经过中介诱导同一告贷人在不同渠道租机,然后完结大额放贷。
揭露材料显现,早在2018年5月30日,互联网金融危险专项整治作业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互金整治办)向P2P网络假贷危险专项整治作业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提请对部分“现金贷”渠道加强监管的函》,指出“部分渠道经过手机回租违规放贷、强行搭售会员服务和产品变相举高利率、歹意致告贷人逾期、虚伪购物再转卖放贷等手法,躲避监管,变相展开‘现金贷’事务,坑害金融顾客”。
互金整治办指出,在各类“马甲”现金贷渠道中,以手机回租方法放贷的渠道最猖狂,数量超越100个,注册客户数百万人,大多方针客户确定大学生,利率畸高,一般年化利率在300%以上,单个乃至超越1000%。
11月7日,汹涌新闻记者以用户身份致电人人租客服热线。一名客服人员介绍,用户自己下单,自己付出押金,自己运用,在用户收到手机后,渠道不会有作业人员收回手机,手机不要给他人运用,不然会有危险。
潮多多一名客服人员也介绍,用户想租手机能够直接在渠道下单,该公司没有所谓的“中介人员”,也未和其他第三方协作,主张用户保护好自己的个人财产。
湖南金州律师事务所高档合伙人、律师邢鑫表明,张铭的遭受反映出“手机贷”事例中存在的典型危险,在相似事例中,相关渠道或中介通常以“免首付”“低典当”等诱人的话术,招引告贷方,实则变相发放高利告贷,涉嫌多项违法违法行为。
邢鑫剖析,案发后或许存在两种景象:一,中介是渠道职工,但公司为躲避职责而否定;二,中介的行为是个人行为,与渠道无关。假如是后者,公司或许不需求对中介的行为承当职责,但这需求渠道证明中介的行为彻底超出公司授权规模,且渠道公司对此并无差错。但需注意的是,若渠道方本身违法,不管中介人员与渠道是何种联系,都需承当相应的法令职责。
他以为,张铭面对的法令危险包含但不限于高利贷的沉重负担以及或许的法令诉讼。为防止相似状况产生,他给出主张:一,增强法令意识,对假贷服务坚持警惕,经过正规渠道处理资金需求。二,审慎签定合同,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特别是关于租金、租期、违约职责等要害条款,保证本身权益不受损害。三,保护个人信息,不向无资质的组织或个人供给灵敏信息,以防信息走漏和不合法运用。四,遇到不合法催收或其他合法权益遭到损害的状况,及时寻求法令协助,经过法令途径保护本身权益。五,主张顾客依据经济能力理性消费,防止因寻求短期利益而堕入长时间的债款问题。
汹涌新闻记者 薛莎莎
(本文来自汹涌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汹涌新闻”APP)
告发/反应

相关文章

乌克兰总统签署法则:延伸战时状况和总动员令90天

依照乌克兰最高拉达(议会)网站当地时间18日发布的信息,乌总统泽连斯基现已签署了关于延伸乌战时状况和总动员令的法则,将战时状况和总动员令从2025年5月9日起延伸90天。(总台记者 王德禄)来历:央视...

因不胜日子重负杀戮精神病妻子,宝鸡一男人被诉成心杀人罪

我国查看网近来发布的一份起诉书显现,陕西宝鸡陈仓区一名男人不胜日子重负,成心扼颈杀戮患有精力病的妻子,因涉嫌成心杀人罪,被提起公诉。起诉书显现,经依法检查查明:被告人梁某某和受害人周某某为夫妻关系,周...

“乱加项目”“套餐被改动”,不少泰安用户留言批判移动公司

12月12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报导《移动用户称手机套餐被私行更改!泰安移动:已处理完毕,当面抱歉》,20多位网友留言吐槽。“最搞笑一次,把我来电显现给去了,导致我手机来电不显现号码!打了客服电话,客...

中国移动:一季度营运收入为人民币2638亿,同比增加0.02%,股东应占赢利为人民币306亿,同比增加3.45%

  格隆汇4月22日|中国移动公告,一季度,营运收入为人民币2,638亿元,同比增加0.02%;其间,通讯服务收入为人民币2,224亿元,同比增加1.40%。EBITDA为人民币807亿元,同比增加3...

南阳公安机关对近期整理的流言信息和侦办案子进行剖析,将网络流言概括分类,并发布了以下相关典型案子。

使用AI诽谤

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生成的虚伪信息,包含文字、图片、音视频等。

事例 2024年7月,卧龙区王某某为招引流量在网络渠道假造“南阳市卧龙区陆营镇王宅村被水吞没,直升机在王宅村上空回旋扭转救援”流言信息,打乱公共秩序,形成不良影响。经卧龙区公安机关依法查询,王某某对违法行为供认不讳。现在,卧龙公安机关已依法对王某某行政处罚。

网络灾祸流言

多为伪造、夸张产生灾祸的危害性信息,形成惊惧,打乱公共秩序。

事例 2024年4月至6月期间内乡马某某为获取重视,在网络渠道连续假造“甘肃地震”“浙江校园”“安徽黄山宝玉”“广西桂林遭受强降暴雨受灾严峻”等5个虚伪视频,传达网络流言,打乱公共秩序,形成不良影响。经内乡公安机关依法查询,马某某对违法行为供认不讳。现在,内乡公安机关已依法对马某某行政处罚。

网络食物安全及产品安全流言

震撼的南阳公安部门公布打击整治网络谣言典型案例的照片

伪造夸张某类食物问题,引发大众对该类食物的抵抗,导致生产者、出售者丢失。

事例 2024年5月,内乡张某为招引流量,在网络渠道假造“某肉类生产经营、出售公司向校园供给残次肉”,给该公司形成恶劣影响。经内乡公安机关依法查询,张某对违法行为供认不讳。现在,内乡公安机关已依法对张某行政处罚。

网络个人事情诽谤

针对某些个人,假造招引眼球的虚伪信息,损害当事人隐私,给当事人形成负面影响。

事例 2024年4月,桐柏赵某因不满某饭馆老板娘徐某某向其索要拖欠饭钱的行为,在网络渠道假造“饭馆浆面条下毒药,毒死几人,公安已介入”的流言信息,对饭馆名誉形成不良影响。经桐柏公安机关依法查询,赵某对违法行为供认不讳。现在,桐柏公安机关已依法对赵某行政处罚。

望文生义、偷梁换柱类流言

针对某一事情夸张现实,以偏概全、望文生义、文不对题。

事例 2024年7月,邓州李某某为招引流量,在网络渠道假造“南阳某地下泊车场捅人事情,图中一人倒地受伤”的流言信息,打乱公共秩序,形成不良影响。经查询,李某某所发图片为晋江市公安机关2021年12月通报的某广场泊车场内一男人持刀伤人的现场相片。经邓州公安机关依法查询,李某某对违法行为供认不讳。现在,邓州公安机关已依法对李某某行政处罚。

假装威望来历型

高质量的南阳公安部门公布打击整治网络谣言典型案例的照片

该类流言常用“国家最高秘要”“中心发话了……”等标题招引重视。

事例 2024年7月,西峡闫某为招引流量,在网络渠道假造“关于市直高中和县级高中违规开学的通报”的流言信息,形成不良影响。现在西峡公安机关依法对闫某批判教育,责令删帖。

求阅览转发型该类流言多假造“速看……”“紧急告诉……”等字样招引重视。

事例 2024年2月,南召周某某在网络渠道传达“派出所告诉:二中这边有家长反映,昨天中午放学时,有学生遇到开小车的向学生问路,并拿出100元感谢费,让孩子上车领路,请各位家长叮咛孩子注意安全,千万不要上车,避免上圈套,确记!据反映,今日一中也碰到这种状况,估量这伙人最近在乡间活动,我们警觉!我们转出去!微信圈发一下,提示各位爸爸妈妈,这是器官移植合法化在我国地上的器官预备举动”的流言信息,打乱公共秩序,形成不良影响。经南召公安机关依法查询,周某某对违法行为供认不讳。现在,南召公安机关已依法对周某某行政处罚。

网上诽谤敲诈勒索型

先在网络发布虚伪负面音讯,再以删帖为名敲诈勒索钱财。

事例 2018年至2023年,南阳网民宋某某、王某、李某某、杨某某等11人,继续在网上发布邓州等地虚伪信息,并以此敲诈“删帖费”,打乱网络生态,形成不良影响。经邓州公安机关依法查询,宋某某、王某、李某某、杨某某等11人对犯罪行为供认不讳。现在,邓州公安机关依法将该案11名犯罪嫌疑人移交检察院申述。

来历:南阳日报

南阳公安部门发布冲击整治网络流言典型事例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假造、成心传达网络流言,轻则承当侵权职责,重则被罚款拘留,乃至涉嫌犯罪。为有用净化网络环境,依法冲击网络流言,南阳市公安局缜密布置,精心组织,厚实推动网络流言冲击整治专项举动,打...

河南67岁白叟迷路遇事故身亡,养老院“驳斥谣言”后遭家族痛斥诽谤,律师解析院方职责

2025年3月24日,一网友发布视频反映,因为河南禹州市梁北镇弘鑫养老院监管忽略,导致其父亲迷路后遇事端身亡。记者注意到,网上有相关论题,养老院方面曾回应称事情不现实,两边说法存在对立。养老院方曾作出...

友情链接: